中国长期以来在食品和药物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许多人开始从别处寻找食品、补品和药品。
中国中药成分和产品成本的上涨,也是中国人现在比以前更加关注外国进口的另一个原因。
尽管中国本身是中药原料的主要出口国,但当地消费者更青睐于来自新西兰和日本等国家的中药产品。
鹿茸
新西兰是中国人喜欢购买中药材的国家。
特别是在过去的四年中,该国对中国的鹿茸出口实现了稳步增长。
该国是世界第二大鹿茸出口市场(居韩国之后)。从 2013 年末到 2016 年末,新西兰对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在 210 万美元至 850 万美元之间。
然而,在 2016 年底至 2017 年底之间,这一数字飙升至近 1900 万美元。2017 年底的出口总值为 3,350 万美元,是 2013 年底(1450 万美元)的两倍多。
鹿业新西兰 (DINZ) 亚洲市场经理 Rhys Griffiths 对NutraIngredients-Asia 说:“我们看到鹿茸出口大幅增加,价格就算没超过去年,也已回到去年的水平。
前一年出现价格下跌后,这是一个很好的反弹。”
他补充说,从新西兰到中国的出口量已经从 2013 年的 123 吨增加到“略低于 2017 年的 235 吨”。
除了新西兰在食品和原料安全方面的良好声誉之外,这种出口增长可归因于中国 GDP 和个人财富的增加。
同时,一系列涉及中药的创新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
格里菲斯说:“人们无需去找中医,不用自己配药或者在家里花时间准备草药,只需去药店就可以买他们需要的药品,让药品使用和消费更简单。”
他还说,新西兰鹿绒行业正专注于“试图在中国寻找关键合作伙伴”。
东方交流
有趣的是,一方面日本草药公司希望摆脱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更好地满足人口老龄化对中药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对日本原材料也也越来越关注。
中国之所以关注日本原材料,不仅受到国内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的影响,还源自于日本生产高品质原料的声誉以及中国药材的价格上涨,尽管日本药材的成本往往更高。
日本汉方药物制造商协会 (JKMA) 最近报告说,虽然日本药材的平均价格已从 2006 年的每公斤 22 美元上涨到 2016 年的每公斤 27 美元,但中药的平均价格同期已经翻了一番多,从 6 美元到 14 美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