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出自《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蓝皮书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研究中心在2015年进行问卷调查,一共22万2700名60岁及以上、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年长者参与这项调查。
截至去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取得人名币2376亿, 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保健品市场。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在16年前只有442亿。欧睿国际预计到了2021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会超过3000亿。
《NutraIngredients-Asia》早前报道,心脏、关节和脑部健康 是亚洲年长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健康课题。
据蓝皮书,在医药开销方面,居住在城市的年长者平均支出2341元,占总花费的11.6%,农村老年人则平均支出1395元,占总花费出的15.7%。
年长者消费能力及健康意识提高,相信是导致他们更愿意花钱购买保健品的原因。
例如,和2010年相比,自评经济条件“很宽裕”的年长者比例在2015年提高了0.2%,“比较宽裕”的提高了3.5%,“基本够用”的提高了1.8%,而自评经济能力“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比重都有所下降。
而近年来盛行的网络购物不只受年轻人欢迎,就连年长者也开始赶上这股风潮。
5%的年长者表示他们经常上网,而12.4%的年长者说他们会上网购物。但多数年长者(85%)上网是为了看新闻。
不良饮食习惯是致命关键
不良饮食习惯(营养过盛或营养不良)是造成年长者致命的主要原因。在已过世的60岁及以上的年长者中,有超过一般是死于不良饮食习惯和高血压。
其他致命原因包括高血压、吸烟、空腹血糖升高、空气污染(室内及室外)和缺乏锻炼;有一半的年长者没有定期运动的习惯。
除了慢性病普及化,每10名年长者中,几乎有七人听力不佳,也有一半的年长者出现口腔卫生问题。
只有三成的年长者健康状况较好,其中,城镇、男性、低龄、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非独居的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更好。
通过公共宣导提高对假货的认识
蓝皮书指出,老年保健品市场需求高,不过由于市场缺乏监管,及老年人保健知识匮乏等原因,中国老年保健品市场出现“良莠不齐,参假销售甚至欺诈层出不穷,迫切需要规范。”
为提防假冒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起了2018年全省保健食品科普知识,走进社区和农村展开宣导活动,希望提高年长者对假货广告和消费陷阱等课题的认识。当局希望在接下来半年内,在全省21个地市各开展共计63场保健食品主题宣传活动。
宣导活动将在年长者较多的社区、老干大学、老干活动中心、养老机构等进行。
本月初,中国广东的警方查获了价值逾3000万人民币(约630万澳元)的冒牌保健品,其中包括大批假冒澳洲知名品牌澳佳宝和Swisse的保健品。
据悉,这些假冒品的售价比正牌货便宜一般,但仍然可带来高达1000%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