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周报American Free Press 在其网店上,售卖由零售商Inteligent Vitamin C 销售的“非中国制造 (China-free)”维生素C。而早在2007年,一家美国保健品公司Food for Health International 就曾宣布会在产品上,贴上“安全”和“非中国制造”的标签,引起广泛注意。
其实,只要在网上输入“非中国制造”保健品,就可找到多个的相关结果。
Inteligent Vitamin C 声称,他们售卖的是由帝斯曼苏格兰工厂生产的Quali®-C维生素C。
询及为何会售卖“非中国制造”的维生素C,Inteligent Vitamin C 店主 Owen Fonorow 向NutraIngredients-Asia表示:“我们确定拥有ISO认证的中国厂商所制造的,是品质良好的维生素C,不过,人们不容易知道多数维生素C究竟是在哪里生产,因此,也很难确认其品质。”
“我们的专长,就是要说明我们的维生素C是在中国以外所制造的。”
他在2005年开始,就开始售卖“非中国制造”的Quali®-C维生素。
Robert Fonorow, Inteligent Vitamin C 的信息协调员则坦言,“非中国制造”的标签“很容易造成误会”,并说明公司“对中国或住在那里的人没有成见。”
“简单来说,全球多数的维生素C工厂在过去10年来,都迁移到了中国,而任何垄断市场的现象都是不好的。”
“我们认为在那里的快速经济发展,可能会造成利润至上、员工被剥削的情况。”
他也指出,在产品贴上“非中国制造”的标签,是由公司Inteligent Vitamin C 所做出的决定。
至于产品销售额,他透露所赚取的“对小公司而言是相当可观的”,而多数消费者都是关注原产地的顾客。
询及对“非中国制造”标签有何看法,一名了解中国保健产品贸易情况的中国业界专家认为,这只是一种销售手法。
他认为,由于中国的维生素C产量大,也使用高科技生产,因此品质应该是全球最好的。
根据估计,全球由95%的维生素C产自于中国。
另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中国去年出口了价值8.7亿美元的维生素C,比2016年多出114.3%。
维生素C – 中国出口量最高的维生素产品
维生素C是中国出口量最高的维生素产品,其出口量增长也比其他维生素来得快。
去年,中国主要的维生素C出口公司是石家庄制药、鲁维制药、帝斯曼江山和东北制药。
其他出现出口量快速增长的包括维生素A和维生素B1,这两种维生素的出口额在去年增加了84.2% 和 48.4%。
整体而言,中国的维生素出口额在去年增加了46.1% ,达到31.6亿美元。
美国是中国保健品原料的主要进口国 – 中国 20.61% 的出口是输送到美国。
中国维生素进口
另一方面,中国的维生素进口额在去年增长15.5%,达到2.7亿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维生素进口额则是1680万美元。
去年,中国进口的保健品原料多数来自印度,占中国进口的14.19%, 其次是美国(11.09%) 和日本 (10.49%)。
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在去年出口了数量可观的保健品原料到中国。马来西亚占中国进口的7%,新加坡则占 6.5%。
中美贸易前景
随着中美贸易战延烧,业界开始担心保健品行业是否会遭受到池鱼之殃。
为此,美国的Natural Products Association 上周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上发表言论。
协会指出,征收关税将是无法持久的做法,因为中国为美国供应安全、可靠和符合成本效益的原料,也是出口最多原料给美国的单一出口国。
协会也说,征收关税的做法将把成品生产工作逐出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