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顾问公司杭州瑞旭科技日前主办网络研讨会“特医食品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探讨中国的特医食品行业发展。
自从2016年接管特医食品注册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共批准了18个特医食品的食品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特医食品 – 多达15个是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而设,只有三个是适用于1岁及以上的人群。
也是研讨会讲员的瑞旭集团食品事业部技术经理于艳艳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市场对特医食品的需求也跟着增加,而市场也必须满足这些消费者的需要。”
另一方面,多数获得批准的特医食品都是外国品牌 - 多达13个是外国品牌,而五个来自中国公司。
整体而言,雅培独占鳌头,有六个特医食品获得当局注册批准。
至于产品形态,她指出,粉态和液态产品最常见。
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目录,至今,没有胶囊产品或一款母乳营养补充剂获得注册批准。
在中国,特医食品是为了满足1)进食受限和出现2)消化吸收障碍3)代谢紊乱和4)特定疾病状态的病人。
至于适用年龄,特医食品被归为两种:1)0-12月龄婴儿和2)1岁以上人群。
有别于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和普通食品一样,不能进行保健功能声称,只有保健食品才能进行保健功能声称。
过渡期结束
从明年1月1日起,在中国境内生产或向中国境内出口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依法取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并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
在中国境内生产或向中国境内出口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含)以前的,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于艳艳解释:“这项注册管理的过渡期将在12月31日后结束,预计不会再延长。这是因为考虑到已经注册的特医产品和以药品名义批准的产品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这是因为从2016年起,(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发布了对特医食品的注册指导原则,而指导原则也在完善之中。”
她也表示,中国当局会对已获得注册批准的特医食品进行样本抽检。因此,获得注册批准的生产商,还是必须保持警惕,维持生产水平。
历史
特医食品是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药品注册进入中国市场,当时的市场主要以国外产品,例如雀巢为多数。
2012至2015年间,当局实施新政策,特医食品可根据产品剂型和使用目的,被归类为药品、特医食品、保健品或普通食品。
不过目前,特医食品只能归类为特医食品。
于艳艳也指出:“和奥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特医食品产业还在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