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的天下:98%获中国保健食品备案批准的产品皆来自中国企业

By Tingmin Koe

- Last updated on GMT

本土企业的天下:98%获中国保健食品备案批准的产品皆来自中国企业
根据一家法规顾问公司的调查,在过去18个月,98%获得中国保健食品备案批准的产品都来自中国企业。

由杭州瑞旭科技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前年7月至去年12月,一共有1783个保健食品获得备案批准。

当中,只有33份获批备案颁给外企,其余1750(98%)则颁给中国本土企业。

在所有获批的进口产品中,多数来自美国公司(18),再到澳大利亚公司(2)。

获得备案批准的美国公司包括Mega Nutra 以及 A&Z Pharmaceutical,而澳大利亚公司则是Swisse 和 Ausnatures Pharmaceuticals。

至于本土公司,威海百合生物技术以80份获批备案遥遥领先,而汤臣倍健则以72份紧跟在后。

当局在去年12月,批准了251份备案,是每月份最高纪录。所批准的备案都颁发给本土公司。

在其他月份,获批的备案数量介于100至150之间。

保健食品备案是为了简化行政程序。另一个打进中国零售市场的途径是保健食品注册,也称为“蓝帽子”注册。

获得备案或注册批准,是打进中国市场的重要步骤。不过,多数国际公司认为过程繁琐,因此宁愿选择透过跨境电商进军中国。

一旦获得备案或注册批准,外国厂商可以开始进口通关。

不过,保健食品备案和注册都有重要区别。

只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别的保健品可以申请备案,而其他类别的保健品都必须通过注册途径。

此外,备案需要花上的事件较短,费用也较低。整个批准备案的过程约六个月,而注册过程则长达二至三年。

最普遍的保健食品

在由本土企业获批的1750份备案中,多数获批的是单一营养素的产品(45.5%),再到含有两种营养素的产品 (27.7%),再到含多种营养素的产品 (26.7%)。

维生素C是最常见的单一营养素保健品。至于含有两种营养素的保健品,钙质和维生素D最常见。而多维生素和矿物质保健品是最受欢迎的多种营养素保健品。

进口保健食品备案也出现相同趋势。

大同小异?

由于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食品原料有限,报告指出,备案系统可造成厂商制造出大同小异的产品,这也可能加剧市场竞争。

报告指:“由于可使用的原料有限,备案系统可导致厂商生产相似的产品,而市场竞争也会更激烈。”

不过,报告也指,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种类有望增加,这也表示,有更多种保健品可透过备案途径打进中国市场。企业在生产保健品时,也有更多选择。

产品形态

片剂是最普遍的产品形态,占据了57.4% 获批的本土企业备案申请,接下来是软胶囊(27.2%)。

至于外企的保健食品备案申请, 片剂 (45.5%)是最普遍的,再到口服液 (33.3%)。

目前,只有五种保健食品形态可以申请备案记录,包括片剂、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和颗粒剂。

早前,中国主要保健品制造商之一的仙乐健康科技表示​, 目前需要经过“蓝帽子”注册的软糖,有望在近期内,可以通关备案途径进入市场。公司因此料中国的保健软糖市场会出现巨大增长。

Related topics China

Follow us

Products

View more

Webinars

Nutra Champions Podcast

Nutra Champions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