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导致中国对美国的保健食品出口额达跌至3亿美元。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保健食品出口额占中国所有保健食品及原料出口的15.9%。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发布了上述数据。
商会解释,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下降。
中国的维生素和鱼油软胶囊等品类是最受到影响的两大品类,同比出口额分别下滑5.9% 和7.1%。
虽然发生贸易战,但美国依旧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
整体而言,中国的保健食品进出口额在去年达52.8亿美元,出口额上升12.7%达18.8亿美元,进口额则上升12.8%,达34亿美元。
香港屈居第二
中国香港目前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仅排在美国之后。中国对香港的出口额去年达2.9亿美元,同比增长71.8%。
中国去年的其他保健食品主要出口国包括日本、缅甸和泰国,出口额分别达1.1亿美元、0.86亿美元和0.82亿美元。这五大中国出口国的市场集中率为46.2%。
江苏艾兰得、仙乐健康和四川欣美加是出口额最多的三大中国企业。
省份方面,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和浙江的出口额最多。
进口优先
在过去10年,中国的保健食品进口从2010年的6.1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3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
澳大利亚今年二度蝉联中国最大的保健食品进口国,今年的进口同比增长达9.2%。排在澳大利亚之后的进口国是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德国。
中国从这五个国家的进口额在去年分别是7.3亿美元、6.8亿美元、2.4亿美元、2.3亿美元和2.2亿美元。这五大进口国的市场集中率为61.9%。
报告指出:“由此看出中国消费者的市场消费偏好还是相对集中。”
除了德国对中国的进口下降了19.6%以外,其他四个国家对中国的保健食品进口在去年都有所增加,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增幅最高,达48.6%。
报告指,德国对中国的进口之所以下降和市场认知、竞争策略及尚未在中国形成知名品牌群等因素有关。
报告指,整体而言,随着中国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受上市制度影响,国产保健食品新产品供给滞后,不能满足市场新需求,中国对进口保健食品的需求将有所增长。
报告也指,自从去年1月1日实施了新跨境电子商务政策,以及同时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数量的举动,都给高度依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营养保健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燕窝越来越受欢迎
在品类方面,中国对燕窝的进口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燕窝进口量增加43.8%,达3.2亿美元。
东南亚是主要的燕窝生产区域。去年,我们报道了一些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燕窝生产公司对进军中国市场的期许。
其他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品类包括维生素、鱼油软胶囊、补钙类、蛋白粉、胶原蛋白和益生菌。